1月16日,百果园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,上市首日低开高走,喜迎开门红,盘中涨逾20%。以水果连锁零售的创新模式率先入局,从零起步到当下百亿年营收、5600多家门店,“水果一哥”百果园的出圈密码是什么?它又给果业这一健康产业生态,带来哪些巨变?上市后的百果园会如何继续“马拉松式”征途?
高质量发展格局呼唤企业新作为,近日南都湾财社走进百果园,对话百果园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余惠勇。勇于创新的“敢”、潜心躬耕的“慢”、天下为公的“共赢”,或许正是百果园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出圈密码。
谈产品自信
首以“好吃”订立分级标准
对消费者承诺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
14年来退货率逐步下降
在消费者对百果园的印象里,除了水果的好吃高品质,一定有一条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的售后服务。在产品极不标准化的果业,“售出概不负责”又或者凭票、凭实物退换是售后常态,百果园究竟凭什么敢打破常规?
南都湾财社:百果园和普通水果店,有个很大的区别是售后。售后里有一条,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,无实物、无小票、无理由直接退,线上线下都这样执行。这个“三无退货”据说当时是余董力排众议坚持推出,到现在也好多年了,为什么这么做?
余惠勇:首先,百果园是在做好吃的水果,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好吃的意义。2007年,我们就把百果园定位在“好吃”上。它是长在健康果树上自然成熟的果实,这样的水果少打农药,更不会用到黑科技,营养丰富、自然、口味多元。好吃,意味着水果是营养的、健康安全的、生态环保的。而这正是百果园提供给顾客最核心的价值。
那问题来了,如果你承诺的做不到,也就是不好吃怎么办?当时,我们就提出来给退货,只要拿回商品我们就给你退。但后来我们发现水果不像其他商品,顾客发现不好吃的前提一般是咬过或者切开,很少会有顾客真的拿着实物上门。那既然这种退货模式形同虚设,百果园就提出说拿小票来退换,但你会发现不少顾客买完水果顺手就把小票扔了。最后,我们就提出来百果园什么都不需要,无小票、无实物、无理由的“三无退货”,你来告诉我们就给你退。
南都湾财社:“三无退货”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划算的经济账,但其实后来你们在内部核算过好像还真不是这样,为什么?“三无退货”背后,究竟以什么来作为支撑?
余惠勇:到今天,三无退货已经是公司的共识了,没有人再质疑了。但最初提出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的时候,全公司争议很大,都说这样下去公司不得倒闭吗?其实我内心也忐忑,但我觉得好吃既然是给顾客的承诺,那百果园无论如何都要负责到底。2009年,在我的坚持下,百果园开始被动推行“三无退货”。
14年推行下来,给我自己的触动很大。说实在,对顾客的信任并不是一个营销手段,你发自内心地去信任他、要对他负责,顾客是能感知到而且珍惜的。2009年到现在,我们的退货率(三无退货金额占比总收入)是逐步下降的,2009年大概有接近1%的退货率,到现在只有不到0.5%,2021年退货率是0.15%。
我们用14年时间、上百亿销售额、过亿次交易次数,验证了中国人是值得被信赖的,信任经济确实是走得通的。“三无退货”背后的支撑,第一个是产品自信,这基于百果园有非常完善的品控体系和标准体系。第二个是信任文化,植根于中国文化里的“善文化”,这是民族文化自信。
谈行业挑战
上市是企业马拉松的加油补给站
从种植到终端店仓管理,
打造果业标准化需要坚持长期主义
率先以“好吃”为果业打造出可量化的分级标准,以售后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来保障消费口碑,百果园的“敢”,离不开慢功夫锻造的底气。从上游种植到终端店仓管理全供应链的标准化,是百果园好吃的支撑,也是一项潜心躬耕的“慢”功夫。上市,作为百果园马拉松征途中的加油补给站,其水果连锁零售的深度发展,正徐徐开启。
南都湾财社:在果业连锁发展的挑战里,产品的不确定性是一大难。从“变”中,百果园是如何找到了不变,建立了自己的标准?
余惠勇:水果专卖连锁在全世界没有先例,其难点的确就是标准化,因为本来水果就是一个极不标准的产品。谁能率先破题,谁就可能在水果连锁上实现新的突破。
过去,大家对于好水果的理解,就是价格高、外观好。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?因为我做水果贸易出身,我知道水果的差异很大。当时全球果业都是一个状况,王婆卖瓜自卖自夸,都说自己的好,但什么才是好呢?
2009年,看到了肉类企业因为屠宰行业的发展而产生新突破,我开始重新思考水果的标准,是不是水果也可以有新的定义方式?从按肥瘦论肉品质,到分部位解剖来区别肉质价格,同样是非标品的肉类行业,因为标准的重塑,诞生了大型肉企。这也再次说明,没有标准是做不出品牌的。
经过两年深度思考,百果园在2011年提出“好吃”才是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。而外观漂亮更多是附加价值,毕竟水果不是工艺品。刚刚我们就说过,好吃的水果是营养的、健康安全的、生态环保的。既然大标准确定了,我们怎么去延伸“好吃”这个味觉记忆,它是由哪方面构成的呢?
我们总结了,第一是适口度,其中糖酸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。第二是新鲜度,第三是爽脆度。第四是细嫩度,究竟水果的肉质纤维是细腻的,还是粗糙含渣的。第五就是香味,对于有果香的产品,香味是否纯正也是重要考核维度。第六则是安全指标,这个也是最基础的。
根据这六项指标排出好吃程度,百果园订立了招牌级、A级、B级、C级四个等级。同时,根据水果外观又分出了大中小三个规格。这样共计12维度,百果园就把所有的水果进行了明确分级,等级越高价格越贵。而目前市面上,大多数超市销售的水果属于B级;而招牌级基本上是百果园做得最好,顾客入口会有惊艳的感觉,但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种植开始就去介入。比如,采摘过程要注意什么,又比如储运要用什么温度等等。
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标准,我们全国140多个城市5600多家店,都能给顾客带来稳定一致的体验。真正地以市场为导向,用消费者所能接受或者喜爱的标准,反向引领供应链,这才是消费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南都湾财社:百果园的成长之路克服了很多挑战,从第一个七年连续亏损到第二个七年千店规模,如今进入第三个七年近六千家门店。在生鲜行业做成这么大规模,关键要点是什么?
余惠勇:作为全国第一个水果连锁零售企业,百果园能发展到今天,离不开三大关键。第一,对于行业本质的洞悉,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。第二,围绕核心定位去做独特价值,差异化是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核心。比如百果园在确定“好吃”这个核心价值后,不断去探索“三无退货”的边界。第三,要把这些形成企业文化,融入所有员工的基因里,从而为品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而这都离不开企业的长期躬耕和持续投入。
南都湾财社:上市当日,您提及了“天下公器为天下”,也特别讲到百果园与员工、加盟商、供应商、股东的亲密关系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?
余惠勇:之所以在上市当天演讲上去谈“天下公器为天下”,也是源于这么多年对上市企业的关注和思考。首先你要解答,上市公司究竟是为谁的?既然上市公司是公众的,那我认为它就是个公器,就应该为广大股东和你所服务的对象的,而不是个人获得财富的私器。
而“天下”或者说公众这个概念,在我的心目中,第一是顾客,第二是员工,第三是我们的合作伙伴,特别是我们的加盟商,第四是我们的供应商,第五才是我们的股东。你让消费者、员工、合作伙伴、加盟商都满意了,没有理由股东会不满意;但如果你前面四个的关系都理不顺,股东的利益也是不能得到长期保障的。
“天下公器为天下”,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声,只有兼顾好社会价值,企业才能稳健发展,这背后本质上是对长期主义的坚持。
谈发展机遇
合作共赢打造生态型赋能平台
未来果业的国牌出海大潮,
本质上也是中国文化的出海之路
以全国第一家水果连锁零售入局,让天下人享受水果好生活的百果园,其愿景是成为世界第一的果业公司。以慢功夫锻造供应链实力,为果业带来标准化新动能的百果园,又会给产业带来什么新生态?围绕消费者、员工、合作伙伴、股东,在百果园的全球蓝图里,合作共赢、生态型赋能平台,是果业国牌出海的必经之路。
南都湾财社:观察当下的果业现状,小而散依旧是常态。您觉得果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哪里?
余惠勇:果业作为健康饮食里不可替代的板块,随着未来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果业也会在人们消费生活中占据更高的比例。作为方兴未艾、永续发展的行业,果业未来有三大机遇,这也是大企业可以从中诞生的机会点。
第一是零售,百果园本质上也是抓住了零售的机遇。
第二是批发。目前果业的零售渠道非常的多,而专业为零售提供服务的,不需要直接面对顾客的,就是批发机会。
第三是品类。参考新西兰的佳沛猕猴桃、都乐香蕉。未来的20年,中国在品类上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,因为每一个品类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品牌。这也是果业里国牌出海的机遇。
而百果园可以靠两大核心能力抓住这三大机遇,一是零售创建品牌的能力;二是重视技术、让水果能够更好吃的能力。以零售起家,百果园不仅做水果品类品牌,也做渠道品牌。首创“好吃”新标准,我们也把打造好吃的能力上溯到种植端和全产业链条。
南都湾财社:百果园未来要打造什么样的水果生态?水果连锁这门生意,为什么认为中国可以把品牌做到全球?
余惠勇:上市对于百果园,是一个新起点。
百果园的使命,就是要让天下人享受水果好生活,愿景成为世界第一的果业公司。未来,百果园会打造果业共赢的生态型平台,在这里孵化和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共同成长,推动产业不断发展。百果园现在才不到6000家店,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。
中国传统文化,讲求平衡而非绝对,而水果本身就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,底层上两者是契合的。比如水果的分级标准,你有大的框架和细的准则,同时又有灵动的调整配合,比如“不好吃三无退货”看起来好像没有规则但是实际上讲求的是以心换心,是很东方哲学的管理思路。依托中国供应链的实力,未来果业的国牌出海大潮,本质上也是中国文化的出海之路,值得期待。